Q 1,决定价格的因素有哪些?

1. 仿真度要求高,则拆件数就多,拆件数多,开发的模具就多,相应的费用就高;

2. 制作数量越少,价格越高,因为开发成本得不到有效均摊;

3. 金属压铸模的成本最高,一个桌面摆件飞机模型大约需要4-5套金属压铸模,平均开发成本在20万左右;

4. 机身图案越复杂,费用就越高,四色印刷和黑白打印价格相差10倍;

5. 礼盒包装、航空箱包装、纸盒包装,成本是不一样的,如果防震材料用海绵,海绵的密度不同,价格也不同,而且海绵的造型是需要做一套刀版用来上机切割的,这样做出来才美观。而航空箱包装是成本最高的,但防震性、保护性、美观度是最强的。

Q 3,原型的3D图可以直接用吗?

不能,因为尺寸数据不一样,当一个维度的尺寸发生变化,曲面形状就会发生变化; 有的部件要适当放大体现,有的部件缩放后就可以忽略了; 尤其,真机结构和模型的结构是不一样的,结构设计是模型设计的重要一环; 原型3D图是非常重要的素材,是用来校验模型3D图的重要参考依据。

Q 5,模型的开发周期为什么长?

模型的开发周期:3D图绘制→拆件→开发模具→生产配件→人工打磨→人工组装→喷油模制作→转移印刷版制作→喷漆和移印→组装→QC质检→包装出厂。

其中3D图绘制约35天,模具开发是最费时间的,金属压铸模的开发周期是3-4个月,是由CNC加工中心加工出来的阴模,模具的切削单位是丝,而模型的长度单位是厘米,相差了1000倍,硅胶模的开发周期是1个月。

Q 4,怎么样才能省钱?

尽可能把多批次集中在一个批次生产,工人的熟练程度,同一款模型,做的越多,工人的效率越高,工艺越成熟,返工率越低;尤其,开发成本可以得到有效均摊; 交货周期越长费用越高,越短费用也越高,因为都对应着人工成本(或加班)的增加,交货周期是越适宜越便宜,指的是所有工序的无缝对接,没有损耗和浪费,没有返工和走冤枉路。

1. 锌合金的材质需要开发金属压铸模,金属压铸模的寿命是5万套;

2. ABS树脂的材质可以开发钢模,钢模的使用寿命是5万套,不建议ABS树脂使用老工艺里面的硅胶模,因为硅胶模的使用寿命是50套,且精细度远远不如钢模;

3. 玻璃钢材质适合于80cm以上规格的展示型模型,因为体量较大,但是对重量要求轻,硬度要求高,公园的椅子、甚至很多路灯其实就是玻璃钢材料的,玻璃钢是一层一层刷上去的,和碳纤维的工艺类似,所以不适合大批量小规格模型的制作;

4. 等比例模型主要选择Q235普碳钢板材/型材制作,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强度。

Q 2,模型的材质有哪些?

 

知识问答